close


以他這麼大的年紀,早就可以坐在精舍裡,由孤獨長者供養他,或者由弟子乞食來侍候他,他又何必每天托著笨重的缽,赤著腳來回走這麼遠的路,乞食回來,再和弟子一同吃飯呢!


er">



我想您的問題應該來自金剛經第一品"法會因由分",先將原文恭錄如下,再來說說我自己的粗淺見解

"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給孤獨園 與大比丘眾 千二百五十人俱 爾時世尊 食時 著衣持缽 入舍衛大城乞食 於其城中 次第乞已 還至本處 飯食訖 收衣缽 洗足已 敷座而坐"

此品文意相當淺顯無須再翻譯,也因此有些人覺得這只是金剛經發生的背景描述而已,其實如果深入研究,會發現其中隱含許多道理

首先如您所問,何不由給孤獨長者或弟子供養?給孤獨長者是大財主且愛佈施,當然願意且有能力供養世尊,一千二百五十位弟子我相信每一位也都願意供養世尊,但是世尊為何不這樣做?因為這樣做就是貢高我慢,自認為是得道大師,自認為高高在上,也就落入我執,也就有了我相,人相之見,那豈不違背了眾生平等的教義

同時世尊也是以行動來告訴世人,佛在世也和一般人一樣,肚子也是會餓的,肚子餓了也是要吃飯,佛不是那麼高不可攀,不食人間煙火,否則如何能說眾生皆有佛性?

"次第乞已"也告訴我們,挨家挨戶乞食,不分貴賤,也是再一次表現眾生平等的觀念(其他經典記載,迦葉尊者都向貧民化緣,須菩提尊者則都向富人化緣,世尊糾正此分別心)

"洗足已"也告訴我們,世尊化緣可沒有施展神通離地三吋.走進城,走回精舍,腳上沾了灰塵泥巴,自己打水洗一洗(也沒叫弟子服侍)

這一品告訴我們什麼?這就是修行,就是這麼平常,平凡,但行住坐臥卻處處合於佛法.最高深的道理就在最平凡之間,否則即便把佛法講得舌燦蓮花,高深莫測,行為舉止卻背道而馳,那就是誤道而不是悟道!

以上是我一點粗淺的看法,謬誤之處尚祈見諒指正



參考資料
自修所得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sally82a028 的頭像
    sally82a028

    《真愛黑白配》

    sally82a0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